之前寫了一篇對約會App Tinder的小小觀察記錄,這樣免費又容易使用的交友管道,很快就變成時下的流行。Tinder的操作模式非常平易近人,只要下載App,註冊連結Facebook帳號就可以開始配對了,稍微認真玩一下,一天下來就可能得到幾十個配對,甚至跟十幾個人開始聊天。但也由於這樣的「容易」,交友行為反映在這個應用程式上似乎也就比較隨便(我身邊的樣本數其實只有2個,不能反映最真實的情況,但因為這2個使用者分別來自不同國家跟不同年齡,卻有類似的經驗,因此還是可以這樣小小結論。)
那所謂的「比較隨便」又是跟什麼相比呢?在落落長的前言後,終於來到主題 - 約會網站。
一想到「約會網站」我就不由自主地皺了個眉頭,不是因為李組長覺得事情並不單純,而是根據過去的經驗,約會網站實在不是什麼有效徵友管道。遙想當年約會網站正慢慢在台灣流行時,我也曾經很熱衷於像 i-Part愛情公寓 這樣的交友網站,放些自認為很美但其實很詭異的自拍照,寫些自以為文青實際上無病呻吟的散文,以為這樣可以吸引到什麼白馬王子,但通常當然只能遇到一些很奇怪的人,漸漸的也就對這些東西失去興趣了。
據我身邊的數據們(也就是常常被我出賣的家人朋友們)顯示,約會網站在台灣並不流行,即使有些朋友已經單身超過3年,他們也不會想到要用約會網站來找另一伴(或許你或妳的朋友中,有很多人都在使用約會網站找真愛,it's okay!我只是闡述自己周遭的情況,並不代表全台灣人的幸福!)。明明單身的人很多,但大家寧可去拜月老廟求姻緣線,甚至相親也不肯使用約會網站,為什麼會這樣呢?可能有幾個原因:
1. 太丟臉了
剛剛有提到,我也曾經很著迷於i-Part愛情公寓這樣的交友網站,放放美照(?),寫寫詩,但那是在我10幾歲的時候,也就是一個「雖然丟臉,但還情猶可原」的年紀,如果假設使用約會網站尋覓良緣(長期交往甚至結婚的那種)的族群大約30歲以上,這些人普遍已經出社會工作了一段時間,社交圈很穩定,沒有什麼機會認識新朋友,因此才需要其他管道認識新朋友,試問,再做以上我說得那些事是不是有點尷尬?!
2. 費時經營
台灣的約會網站形式有點像微部落格(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要用什麼字來形容!)除了放照片和簡介外,還會有類似日誌的功能。這樣的功能很女性化,每天或每週上去寫寫心情點滴對女生來說是小菜一碟,女生真的有太多事想昭告天下,在此同時又可以假裝展現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真善美,何樂而不為啊。但對於普遍男生來說,這真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,每天生活不就是起床上班下班睡覺,照實寫出來有人要看嗎?就算真的稍加修飾,寫得太多也可能變成假文青。
3. 真的找的到好對象嗎?
這點可能真的是我的偏見,我一直覺得通常我們認為的「好的對象」不會花時間在這樣的地方,因為他們大概都死會了。條件好的人在現實生活中,大概不乏追求者或豐富的社交社活,為什麼會花時間在約會網站上呢?或許有些條件好的人其實很害羞,他們也真的沒有什麼社交生活,但這樣的機率又有多少?打個比方吧,在約會網站上,找到有興趣的對象比較容易,還是看到奇奇怪怪的人更多?再者,台灣人女生尤其喜歡上傳照片前,用美圖修修把眼睛一修再修,直到不合理為止才會上傳到網路上,即使在網路上真的相談甚歡,約出來見面後,恐怕還是會失望。
雖然約會網站在台灣已經不再流行,但在歐美卻還是一個很普遍的交友管道,Match.com就是其中之一。像Match.com這樣的約會網站不但在歐美非常普遍,我還聽過很多朋友在類似的約會網站找到現在的另外一半。剛開始聽到這樣的故事很驚訝,但更驚訝的是,即使兩個人最後沒有結婚,很多人也維持了不算短的關係,而這樣的故事居然層出不窮。所以國外的約會網站跟台灣的有什麼不一樣呢?就拿愛情公寓跟Match.com比吧。註冊並設定完個人資料,兩個網站都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設定自己喜歡的對象條件,從身高體重、個性、學歷、情感經歷、信仰到收入等等,Match.com的設定則比愛情公寓更為詳盡,像是外觀敘述除了身高體重外,還多了髮色跟眼睛顏色;情感狀態中,還多了對婚姻的看法,是否有小孩跟是否喜歡小孩;宗教信仰中,也多了虔誠程度的選擇。而兩個網站都根據免費及付費會員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務。
我沒有真的使用過Match.com交友,使用愛情公寓的經驗也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,所以無法評比哪個比較好,但我想對於配對這件事,功能越詳儘,會員數越龐大,找到對的人的機率應該就會更高。而奇怪的人則使全世界都有啊,以免付費會員加入Match.com後,我收到的第一封訊息內容居然是Do you prefer XBox, PS4 or Wii? 這很重要嗎大哥!我都哭笑不得了,所以即使怪人真的防不慎防,選擇會員數越多分母越大,在茫茫怪人中找到白馬丸王子的機率大概也就稍微可以期待一點囉。